產品中心

農村生活汙水組合處理工藝

  • 發布時間: 2024-03-12

   農(nong) 村生活汙水組合處理工藝

在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中,單元技術往往都有一定局限性。

目前,國內(nei) 外由不同技術組合而成的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工藝形式很多,主要分為(wei) 4 種:“厭氧+生態”工藝、“好氧+生態”工藝、“厭氧+好氧”工藝和“厭氧+好氧+生態”工藝。

1、地埋A/O-人工濕地技術

是在常規生化處理基礎上增設人工濕地係統進行深度處理。人工濕地係統是人為(wei) 的在有一定長寬比和底麵坡度的窪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礫石等) 混合組成填料床,使汙水在床體(ti) 的填料縫隙中流動或在床體(ti) 表麵流動。

並在床體(ti) 表麵種植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美觀及具有經濟價(jia) 值的水生植物(如蘆葦,蒲草和美人蕉等) ,形成一個(ge) “基質—微生物—植物”的複合生態係統,並利用這種複合生態係統獨特的淨化功能進行水質高效淨化。

適用於(yu) 地勢條件易於(yu) 集水汙水並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適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 t/天。工藝參數: 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yu) 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yu) 6 h,汙泥清理周期180 天,人工濕地水力負荷0.5~1.0 m3/(m2·d) 。

 

2、地埋A/O-生態塘技術

一種常規生化處理後增加生態塘處理工藝。生態塘亦稱氧化塘或穩定塘,是一種利用天然淨化能力對汙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其淨化過程與(yu) 自然水體(ti) 的自淨過程相似,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並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nei) 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汙水。

生物塘是以太陽能為(wei) 初始能量,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植物,進行水產(chan) 和水禽養(yang) 殖,形成人工生態係統。

最後不僅(jin) 去除了汙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產(chan) 、水禽的形式作為(wei) 資源回收,淨化的汙水也可作為(wei) 再生資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汙水處理與(yu) 利用結合起來,實現汙水處理資源化。

該技術適用於(yu) 擁有自然池塘或閑置溝渠,地勢條件易於(yu) 收集汙水,並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適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t/天。

工藝參數: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yu) 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yu) 6 h,生態塘停留時間不小於(yu) 24 h,汙泥清理周期180天。

 

3、地埋A2/O-人工濕地技術

A2/O 工藝亦稱A-A-O 工藝,本工藝為(wei) 采用厭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是流程最簡單,應用最廣泛的脫氮除磷工藝。適用於(yu) 處理要求較高,四季氣候變化大,氣溫較低的地區。

處理規模不小於(yu) 200 噸/天。工藝參數:厭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yu) 2 h,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yu) 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於(yu) 6 h,人工濕地水力負荷0. 5~1. 0 m3/(m2·d) ,汙泥理周期180 天。

 

4、生物滴濾-人工濕地技術

也叫滴濾池工藝,一般以碎石或塑料製品為(wei) 濾料,汙水噴灑在濾層上部,沿濾料孔隙下滲時,有一部分汙水、汙染物和細菌附著在濾料表麵上,微生物便在濾料表麵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

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從(cong) 而得到淨化。

本技術適用於(yu) 處理要求一般,規模較小,距離居民區較遠的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10~30 噸/天。

工藝參數:集水池停留時間不小於12 h,缺氧池停留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