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liang) 年經濟形勢不太好,環保企業(ye) 難,打工的環保人更難!“太難了” “不好幹” “怎麽(me) 辦”似乎成了大家張嘴就來的口頭禪。
以往,不少環保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總喜歡說“實在不行,還可以去考個(ge) 環保類編製”。
但現在,對不起,“進體(ti) 製公家飯”不再是環保人的退路了,這條路快要被堵死了!
養(yang) 不起了!這些地方的環保“鐵飯碗”或被砸
前兩(liang) 年,安徽、湖南、山西、青海早早就開啟了人口小縣機構編製改革,多個(ge) 行政部門被撤,部分事業(ye) 單位編製被縮減,有的縣域縮編人數甚至超過千人。
而今年,砸“鐵飯碗”的事不再局限於(yu) 人口小縣,省會(hui) 和特大城市也開始“砸”起來了,走在最前麵的就有生態環境部門。
2月初最新消息顯示,重慶市將市級黨(dang) 政群機關(guan) 88個(ge) 部門(單位)納入到精減編製範圍,縮編比例分為(wei) 3%、4%、5%三個(ge) 檔次。
針對該消息的真實性,環保水圈第一時間求證了在重慶某區環境局工作的水友,他表示:“本次縮編,生態環境局按照4%的比例進行精減。水利局、城管局、審計局、國資委等部門縮編比例也是4%,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能源局等縮減要達到5%。”
此外,他還透露:“重慶市本次機構改革中,還按照中央相關(guan) 要求,原則上不再保留後勤服務和培訓類事業(ye) 單位。比如,生態環境局機關(guan) 後勤服務中心要被撤銷,但現有人員在係統內(nei) 妥善安置,編製出一收一,餘(yu) 編收回。
長期以來,生態環境局等機關(guan) 單位都被大家認為(wei) 是最穩定的工作,一旦入編,輕易不會(hui) 被辭退,所以前幾年有很多環保同行千軍(jun) 萬(wan) 馬爭(zheng) 著考公、考編。那為(wei) 何現在開始要砸“鐵飯碗”?
核心原因是,這三年太難了,而房地產(chan) 又遭遇二十多年來的最大轉折點,再加上地方債(zhai) 問題開始凸顯,黨(dang) 和政府必須得帶頭收緊“錢袋子”,再也沒有閑錢供養(yang) 那麽(me) 多吃閑飯的人。
精兵簡政是必然選擇。有機構算過一筆賬:近10年,中國財政中向政府雇員支付的勞動報酬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斷攀升,從(cong) 2012年的33%左右,上漲到2020年以後的超過60%。
最後,環保水圈也找來了《城市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排行榜》和《城市財政自給率排行榜》,大家不妨參考重慶的排名位置,大膽猜測一下,接下來還有哪些地方的環保“鐵飯碗”要被砸?
地方忙著砸“鐵飯碗”,生態環境部編製卻不降反增
1982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正式設立環境保護局,隸屬於(yu) 城鄉(xiang) 建設部。自此,這個(ge) 國家級環保機構開啟了“狂飆”模式,成為(wei) 近40年國務院組織機構裏唯一一個(ge) “隻升不降”的部門。
在這一次的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依舊延續“傳(chuan) 奇”!
去年10月,中央正式發布通知,調整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央行的職責、機構、編製。從(cong) 目前結果來看,四部委中,央行機構編製精簡幅度最大(-8%),生態環境部增加最多(+5%)。
◎ 根據中辦、國辦發布的《關(guan) 於(yu) 調整生態環境部職責機構編製的通知》,調整後,生態環境部內(nei) 設機構21個(ge) ,機關(guan) 行政編製50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79名。
◎ 而從(cong) 2018年的《生態環境部職能配置、內(nei) 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可以看到,當時生態環境部機關(guan) 行政編製478名,司局級領導職數78名。
對比來看,此次生態環境部機關(guan) 行政編製增加了26個(ge) 。一方麵,嚴(yan) 格按照中央要求,精減了5%的部機關(guan) 行政編製;另一方麵,並按照“編隨事走”原則,劃入了科學技術部相應的行政編製和領導職數。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編製調整,此次機構改革涉及生態環境部的內(nei) 容還包括另外兩(liang) 項——
一是職責上,生態環境部原內(nei) 設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承擔的“國務院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職責修改為(wei)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ti) 事務”。
二是在機構上,不再保留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大氣環境司不再加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管理局牌子;將生態環境部的內(nei) 設機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更名為(wei)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回顧過去四十年,國家機構改革一次,環保部門的規格就提升一次。毫無疑問,國家環保部門的“成長”史,就是黨(dang) 和人民保護大生態的拚搏奮鬥史。
從(cong) 中央到地方,編製改革對環境治理有何影響?
從(cong) 地方上來看,縮減編製必然會(hui) 省下龐大的的財政經費(見下圖,從(cong) 各地編製改革取得的成果來看,的確能節省不少錢),雖然很多環保人少了一條“退路”,但此舉(ju) 無論是對提升行政效能,還是對提高環保支出,都具有積極意義(yi) 。
相關(guan) 調查數據顯示,精簡之下,婁煩縣節約人員經費3410餘(yu) 萬(wan) 元,運行經費約990萬(wan) 元;石樓縣節省了5000多萬(wan) 元的開支,人員經費減少了2200多萬(wan) 元;河曲縣、浮山縣亦省了不少錢。
從(cong) 整個(ge) 國家的環境治理來看,調整編製對推進生態環境事業(ye) 發展有著重要意義(yi)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劃入(增加)科學技術部相關(guan) 職責及人員編製,進一步強化了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工作職責,通過科技創新,提升了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來源:生態環境部、鳴金網、金融界、中國經營報、網絡等
免責聲明:整理此文是出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yu) 本網聯係,我們(men) 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您好,我這邊是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