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聽過地方環保集團成立、市級環保集團成立、縣級環保集團成立、水務集團成立,這些集團的成立都在傳(chuan) 遞一個(ge) 信號,那就是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但當地方環保集團開始聯手央企的時候,事情就不簡單了,在它們(men) 強強聯合之下真的沒得玩了。
01
3月31日,山東(dong) 省環保發展集團與(yu) 中鐵建工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此次簽約不僅(jin) 是強強聯手,也是央地深度合作的體(ti) 現。
山東(dong) 省環保發展集團作為(wei) 省屬大型國有企業(ye) ,是山東(dong) 省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領軍(jun) 企業(ye) ,與(yu) 中鐵建工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同時雙方將在生態環保總部經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循環、環保產(chan) 業(ye) 運維等領域共同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
2月9日,陝西環保集團與(yu) 中建一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全麵合作,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共同推動環保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雙方圍繞“環保+建築”這一主題,在水環境處理、生態修複、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環保產(chan) 業(ye) 投融資等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推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落地。
1月10日,陝西環保集團與(yu) 中建五局西北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將建立長效溝通協調機製,加強交流對接,加快項目落地,促進合作順利推進,全力打造央地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典範。
可以看出,各地環保集團在加快合作的節奏,因為(wei) 合作對他們(men) 來說是一件雙贏的事。因為(wei) 央企進軍(jun) 環保市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wei) 行業(ye) 政策好、發展相對成熟、利潤率高、來錢穩,加之隸屬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而地方環保集團做環保的原因就更直接,整合資源、提高主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發揮國有資本的控製力、影響力、帶動力。因此他們(men) 的牽手合作是大勢所趨,同時也形成了新的競爭(zheng) 格局。
02
據統計,僅(jin) 2021年以來全國就有廣東(dong) 、黑龍江、四川、雲(yun) 南、湖北、山西、山東(dong) 7個(ge) 省份成立了自己的環保集團。組建地方環保集團已然成為(wei) 當前環保行業(ye) 的一個(ge) 現象級趨勢。
這些環保集團都擁有強大的政府背景,跨界環保開展的業(ye) 務也從(cong) 最初的環評谘詢,逐漸向汙水處理、垃圾處置、土壤修複、大氣治理等環保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
同時,這些地方環保集團在成立之初,都奔著這幾點來的:
1)與(yu) 當地環保企業(ye) 深度結合,推動企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
2)治理當地生態環境,給當地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
3)對省內(nei) 現有環保產(chan) 業(ye) 資源進行整合,打造省級環保龍頭企業(ye) 。
自十八大以來,央企就紛紛開始進軍(jun) 環保產(chan) 業(ye) ,加快行業(ye) 整合速度。它們(men) 具有較強資金實力、綜合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背書(shu) ,進軍(jun) 環保市場的方式主要是組建水務公司和憑借自身優(you) 勢介入項目。
不過他們(men) 進軍(jun) 環保行業(ye) 的原因卻大不相同,有的是建築業(ye) 向工程類環保企業(ye) 轉型、有的是本身具有細分環保專(zhuan) 業(ye) 技術,有的是從(cong) 相關(guan) 領域轉入環保產(chan) 業(ye) 、有的則是為(wei) 了完善自身產(chan) 業(ye) 鏈。
那麽(me) 看似有著相同出發點的他們(men) ,誰才是能靠得住的“自己人”?
省級環保集團和央企雖然都承擔著有錢有資源的責任,但是相對於(yu) 水務領域而言,省級環保集團似乎更像靠得住的“自己人“。
從(cong) 已成立的環保集團來看,成立後的主要一件事就是資源整合,形成國有資本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麵的協同效應,加快補齊全省環保基礎設施短板,實現省內(nei) 環保資源有效統籌。
但是央企進入環保行業(ye) ,就像光大環境總裁王天義(yi) 說的那樣,央企及其高層出身高貴,資源充沛,乍一進入環境產(chan) 業(ye) ,難免帶著俯視的眼光與(yu) 心態。
不過,究竟誰能靠得住,誰能成為(wei) “自己人”,還要看跟大家是不是一條心。
03
多方資本圍堵之下,民企的出路在哪兒(er) ?
央地大批進軍(jun) 環保行業(ye) ,地方組建環保艦隊,民企主動擁抱國資,這些都表明環保行業(ye) 已經變了。那麽(me) 對於(yu) 中小型民企來說,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
盡管進入環保行業(ye) 的跨界者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企業(ye) 並沒有做好準備就跟風來了。然後就出現了兩(liang) 個(ge) 致命問題,一是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me) ;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麽(me) ,但是有沒有能力匹配資源到這上麵來。
因此對於(yu) 民營企業(ye) 來說,不僅(jin) 要想清楚自己想幹什麽(me) ,還要知道如何去幹。
據某環保民企老板表示,在這場浪潮中,我們(men) 基本不受影響,我們(men) 不做PPP,不搞大型工程建設,而是專(zhuan) 注於(yu) 環保細分領域,提供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做精做強,活得還不錯。
由此可見,對民營企業(ye) 而言,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能一味的跟風,而是要找到自己真正能幹的事。其次就是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保持活力創新,不斷提升自己核心技術,才能在這個(ge) 生存局活下來。
結語
在這場持久戰中,誰能稱霸一方,誰能笑到最後,誰又有確切的說出答案呢?
不過唯一能確定的是,要想走的遠就要看的比別人遠,變得比別人快。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整理此文是出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yu) 本網聯係,我們(men) 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您好,我這邊是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