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科技與(yu) 財務司、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聯合發布《中國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這是繼2017年來,我國連續第6年發布此報告。報告數據來源於(yu)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yu) 財務司委托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開展的全國環境服務業(ye) 財務統計及指導開展的全國環保產(chan) 業(ye) 重點企業(ye) 調查,涉及近18000家環保企業(ye) 樣本(含環保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環保公司),樣本量較上年增長15.3%。
《報告》反映的當前我國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總體(ti) 狀況如下:
一、環保產(chan) 業(ye) 總體(ti) 規模保持增長,產(chan) 業(ye) 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提升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統計測算,2021年全國環保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約2.18萬(wan) 億(yi) 元,較2020年增長約11.8%,增速同比提高4.5個(ge) 百分點。其中環境服務營業(ye) 收入約1.4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約18.3%,增速同比增加8.6個(ge) 百分點。2017-2021年的5年間,環保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為(wei) 12.8%,高於(yu) 同期GDP增長率。2021年全國環保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總額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的比值為(wei) 1.9%,較2011年提高1.15個(ge) 百分點。環保產(chan) 業(ye) 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為(wei) 1.8%,較2011年提高0.65個(ge) 百分點。2022年,環保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約2.22萬(wan) 億(yi) ,已成為(wei) 綠色經濟中的重要力量。
圖1 2017—2021年環保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狀況
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為(wei) 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1年環保企業(ye) 平均研發支出同比增長2.8%,研發支出占營業(ye) 收入的比重為(wei) 2.9%,高於(yu) 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研發支出占營業(ye) 收入的比重(1.33%)。其中,環境監測領域研發支出占營業(ye) 收入的比重最高,達6.0%。企業(ye) 平均專(zhuan) 利授權數同比從(cong) 2020年的3.0件/企業(ye) 增長到3.3件/企業(ye) 。
圖2 2021年列入統計的各領域企業(ye) 研發經費占營業(ye) 收入比重
我國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不斷提升,電除塵、袋式除塵、脫硫脫硝等煙氣治理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城鎮汙水和常規工業(ye) 廢水處理,已形成多種成熟穩定的成套工藝技術和裝備;汙水深度處理、VOCs治理、固廢處理和資源化以及土壤修複領域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在自動化、成套化、智能化、立體(ti) 化和支撐管理部門精準監管方麵進步顯著。
三、市場主體(ti) 進一步壯大,國企民企聯動發展,但小微型企業(ye) 仍為(wei) 主流,產(chan) 業(ye) 集中度低,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
從(cong) 企業(ye) 經營存續時間來看,2021年,全國有68.2%的環保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企業(ye) 為(wei) 近10年成立,其中,35.3%的企業(ye) 為(wei) 近5年成立,由此可見,近10年,尤其是近5年以來,我國環保產(chan) 業(ye) 市場主體(ti) 迅速增加,市場活力加速釋放。同時,環保產(chan) 業(ye) 並購整合加速,行業(ye) 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央企、國企布局環保市場,省級環保集團數量持續上升,環保產(chan) 業(ye) 主體(ti) 多元化趨勢愈加明顯。我國環保上市公司數量增長迅速,據統計,A股上市環保公司數量由2012年的86家增長到2022年的190家,注冊(ce) 製改革啟動以來新增A股上市環保公司超60家。
圖3 2021年不同存續時間環保企業(ye) 數量占比
從(cong) 另一方麵來看,我國環保企業(ye) 仍以小微型企業(ye) 為(wei) 主,2021年列入統計的企業(ye) 中,小微型企業(ye) 占比為(wei) 73.3%,大、中型企業(ye) 占比分別為(wei) 3.1%、23.6%,產(chan) 業(ye) 集中度較低。其中,數量占比僅(jin) 為(wei) 3.1%的大型企業(ye) 貢獻了行業(ye) 近83%的營業(ye) 收入和營業(ye) 利潤。大、中型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均保持增長,小、微型企業(ye) 則雙雙出現下滑,且呈現企業(ye) 規模越小,降幅越大的特點,說明小、微型企業(ye) 受疫情和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
圖4 2021年列入統計的不同規模環保企業(ye) 數量、營收及營業(ye) 利潤占比
四、環保產(chan) 業(ye) 穩就業(ye) 貢獻顯著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測算,2021年全國環保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約343萬(wan) 人左右,比2020年增長6.6%,較“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增長近2.8倍。環保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占2021年全國就業(ye) 人員年末人數的0.46%,比2020年提高0.03個(ge) 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0.34個(ge) 百分點,對全國就業(ye) 貢獻呈逐步擴大的趨勢。近兩(liang) 年,環保產(chan) 業(ye) 積極響應國家“穩經濟、穩就業(ye) 、保民生”政策要求,持續吸納應屆畢業(ye) 生。據初步統計測算,2021年以來環保企業(ye) 新吸納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超過10萬(wan) 人,為(wei) 行業(ye) 發展積蓄了科技和人才力量。在2022年最困難的時刻,廣大環保企業(ye) 仍然堅持不裁員、少裁員,不降薪、少降薪,與(yu) 員工共渡難關(guan) ,為(wei) 宏觀經濟穩定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圖5 環保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口及占全國就業(ye) 人口比重
五、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環保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遭遇暫時困難
2022年,受到嚴(yan) 峻的國際國內(nei) 經濟形勢和世紀疫情的影響,環保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經營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全行業(ye) 年營收較2021年僅(jin) 增長約1.9%,增速明顯下降,首次低於(yu) GDP增速。行業(ye) 內(nei) 近半數的企業(ye) 營收下降,半數以上的企業(ye) 利潤下降,40%的企業(ye) 出現虧(kui) 損。企業(ye) 應收賬款大幅增長,並繼續保持增長走勢,環保產(chan) 業(ye) 整體(ti) 經營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wei) 嚴(yan) 重的衝(chong) 擊,盡管產(chan) 業(ye) 供應鏈和支撐保障能力未受到大的影響,但企業(ye) 市場信心和創新活力受到較大影響。
2023年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穩經濟、穩發展各項政策支持下,一季度,生態環境治理市場需求企穩回升,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環保產(chan) 業(ye) 運行總體(ti) 呈現回暖態勢,營業(ye) 收入較2022年一季度增長約5.4%,回到高於(yu) 同期GDP增速的水平。
六、預計未來我國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是綠色低碳,向更寬領域拓展。環保產(chan) 業(ye) 範疇從(cong) 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減汙降碳和清潔生產(chan) 延伸,實現汙染治理、資源利用、節能降碳等全鏈條全覆蓋,服務業(ye) 向“雙碳”領域拓寬,綠色低碳產(chan) 品和技術服務市場等將快速擴容。
二是提質增效,向更深層次推進。環保產(chan) 業(ye) 中傳(chuan) 統的汙染防治板塊將向提質增效更深層次推進,加速補齊汙染治理短板,市場重點將逐漸向生態治理、農(nong) 村鄉(xiang) 鎮轉移。
三是科技引領,向更高質量邁進。環保產(chan) 業(ye) 技術將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深入融合,呈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等特點。
四是係統協同,向一體(ti) 化方向發展。滿足區域治理、流域治理、協同治理、係統治理的產(chan) 業(ye) 服務供給體(ti) 係逐步形成,實現減汙降碳一體(ti) 化推進、汙染要素一體(ti) 化治理、上下遊企業(ye) 和大中小企業(ye) 一體(ti) 化發展,以一體(ti) 化建設推動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五是服務提升,向專(zhuan) 業(ye) 化、綜合化發展。環境汙染第三方服務、環保管家、園區汙染防治、“智慧+”等模式持續推進,提供以效果為(wei) 導向的全方位綜合服務和精準的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將成為(wei) 環保企業(ye) 發展的方向。
六是模式創新,向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環境修複等與(yu) “生態+”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進一步打通,充分體(ti) 現環境成本的資源環境價(jia) 格機製的新業(ye) 態、新機製將持續湧現。
文章來源:中國環保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免責聲明:整理此文是出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yu) 本網聯係,我們(men) 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您好,我這邊是在線客服